2024年1月,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“新春走基層”報道展開,在春節前后一個多月時間內,地方新聞部聯動各地方總站記者奔赴山海遠方,用一個個鏡頭帶回一個個鮮活的基層故事,在《新聞聯播》、新聞頻道和新媒體等重點欄目和平臺推出一大批走心動情的報道,引發受眾共情共鳴。
1月初,地方新聞部啟動全國31家地方總站走基層選題征集。30余個選題從近200個選題中脫穎而出。數十路記者奔走在城市鄉村、祖國邊關及重大工程項目生產建設一線,走進奮戰在艱苦地區、特殊行業的建設者們,走進遭受洪水、暴雪、地震災害影響的災區群眾,走進鐵路、民航、公路等春運交通行業,講述熱氣騰騰的中國故事。
他們中,有人去往荒涼戈壁、被三大無人區包圍的青海茫崖;
有人穿越有“魔鬼風頭”之稱的新疆瑪伊塔斯風區風源地到達邊境護邊執勤點;
有人鉆入垃圾焚燒鍋爐內部,戴上防毒面具跟著檢修師檢驗封閉空間;
也有人走進秦嶺深處的野外現場……
記者崔寧、曹江在零下30攝氏度的風吹雪天氣下采訪。
我們的報道視角廣大而又微小,壯闊而又細膩,我們把鏡頭對準了一個又一個普通人。
既有在國家公路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建設項目現場建大橋的水底蛙人,也有專門在墻上繪制新農村壁畫的95后“墻繪師”;
有凌晨就背起80斤蔬菜、乘坐地鐵賣菜的菜農,也有癡迷湖南花鼓戲、愿意將自己一生都奉獻給花鼓戲農村舞臺的演員們;
有一輩子都在海南南繁基地培育雜交水稻的老科學家,也有部隊轉業就投身冰雪事業、不會滑冰卻成為國內頂尖制冰師的退伍軍人……
《我在海底建大橋》蛙人進行水下切割作業畫面。
我們還尤為惦記2023年受自然災害影響的災區,惦記受到暴雨洪澇、地震影響的鄉親們。
春節期間,災區的群眾到底能不能過個好年?
“新春走基層”的記者蹲點甘肅、青海、北京等地,和災區群眾一起過年,發回了大量災區一線蹲點見聞。
用生動的故事,扎實的蹲點采訪,展現了災后重建中基層干部們的努力和群眾重建家園、自力更生的故事。
許多災區群眾說,一定要跟總書記帶句話,他們這個春節過得很溫暖,請總書記放心。
30多路記者在前方深入蹲點采訪,但是如何精彩呈現,考驗著我們后方團隊。
2月3日、4日《朝聞天下》欄目連續兩天播出的《挺進“魔鬼風頭”,探訪護邊員的風雪巡邊路》講述的是新疆塔城地區,護邊員們在號稱“魔鬼風頭”的中哈邊境線上保護祖國邊境安全的故事。
當時正是新疆冬季最寒冷的日子,路上積雪厚度超過6米,報道團隊遭遇風吹雪天氣。在零下30攝氏度的極低溫和大風中行進,記者崔寧、曹江一路上經歷了極寒、雪地摩托翻車等危險,抵達瑪伊塔斯風區風源地的護邊執勤點,與護邊員一起踏上風雪巡邊路。
節目播發后,作為后方負責的編輯,我曾經在朋友圈發過這樣一段話,“不浪費任何一個苦心拍攝的畫面,不放過任何一次觸碰心靈的采訪。唯其如此,才能贏得伙伴的信任,共同成就好的作品。”
新聞中心地方新聞部后期編輯專班。
這次“新春走基層”成為一場主動作為、凝聚民心、站位高遠又腳踏實地的硬仗。
30余路記者精銳盡出,地方部金牌編輯組成專班,全情投入。前方記者頂風冒雪,穿越山海;后方編輯夜以繼日,時時在線。
當前方記者的采訪陷入迷茫時,后方團隊展開頭腦風暴,破題支招;
前方記者尋求突破、激情創作時,后方編輯不僅及時送上點贊,更會保持必要的冷靜、糾偏修正。
那些感動人心的瞬間、觸碰人心的采訪、令人豪情萬丈的彼時彼刻,后方永遠都是前方的第一位觀眾,雙方第一時間分享切磋、同頻共振。
2024年“新春走基層”首次在策劃之初就明確融合傳播的報道思路,強化了對新聞作品全鏈條的品質把控。
從選題到節目,從臺領導到中心主任,帶隊審片,親力親為。扁平化工作機制最大程度地放大了節目影響力、引領力,節目整體高效運轉,也使得融合傳播、網絡二次傳播特色鮮明。
“新春走基層”開啟后,就像是打開了一個新聞富礦,30多路記者帶來大量的總臺獨家視角、大量品質優良的報道內容,不斷孵化孕育著融合傳播的新聞作品,二次創作傳播源源不斷。
《我在海底建大橋》登上抖音熱榜。
首期節目《我在海底建大橋》播出不到2小時,就沖上微博、抖音熱搜榜。
90后蛙人潛水在海底焊接切割的畫面首次曝光、震撼精美,借助5升塑料瓶展現海底巨大壓力的畫面,此前鮮有人知,開啟了該領域報道之先。
話題“致敬中國基建人”,引來大量網友留言。
節目《掘進“英雄嶺”》講述在柴達木盆地被無人區包圍的“英雄嶺”,石油工人們在艱苦環境下,鉆一口最難鉆的頁巖油井的故事。
節目播出后,青海省委領導給記者團隊發去長長的一段微信,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表揚。
《掘進“英雄嶺”》記者閆懋鵬拍攝現場。
我想,這就是好節目帶給創作者的最好體驗。有廣大觀眾的認可,就是我們繼續前進的動力。
在“新春走基層”的一場場硬仗中,我們撲下身,用心用情用專業,用褲腿上的泥土踐行初心,把每一個環節、細節做到最好,所有的努力最后都會變成屏幕上精彩的瞬間。而每一個微小的瞬間匯聚起來,必將給我們帶來更廣闊的空間、美好的未來。
作者: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中心地方新聞部編輯 鐘陟悅